中联母线槽 > 母线资讯 > 企业文化 >

北京中联公司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编辑:admin 浏览: 添加时间:2013-07-16 14:59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Q/ZLQJG JZ19-2009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其中包括低压开关配电柜/低压配电箱(配电板)产品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和操作方法。
2  主要设备、工具及主要材料
2.1 主要设备、工具

  1. 套管线号印字机; b) 螺丝刀; c) 斜口钳 ; d) 剥线钳 ; e) 压线钳 ;
f) 尖嘴钳;g) 板手; h) 钢卷尺;j) 电烙铁(100W-150W)。
2.2  主要材料
  1. 1.5 、2.5mm2塑铜线; b) 冷压接线片; c) 0.8 mm2活性型焊锡丝;
d) 行线槽、捆扎带、尼龙缠绕管等行线辅件;e) φ2.5~φ5.5异形管(套管);f) 橡胶或塑料护圈;g)  M3-M6标准件组。
3  标记
3.1  项目代号
开关柜(箱)中安装的设备、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应按照电气接线图或接线表的要求,应安装或粘贴项目代号标识的标签。项目代号应符合GB5094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的规定。
标签可用金属、塑料或不干胶纸材料制作。根据元器件大小来选择符号牌大小,形状可选用长方形或圆形两种纸,用记号笔书写,标签的安装(粘贴)位置,一般放在元件的左上角或附近比较容易观察的醒目位置。使用不干胶纸材料的,在贴好后宜用清漆盖面。标签书写的字迹应清楚、美观、粘贴牢固。
3.2  绝缘导线标记(标号)
按开关柜(箱)的原理图/二次回路接线图及端子排图的端子编号,每根导线两端都应有标记头,标记头上标有线号及去向。
标记头应根据产品配线的线径粗细来选择异形管规格,一般1.5mm以下导线选用3.5mm,2.5mm以下选用4.5mm异形管,异形管长度应在15-18mm之间。
在线号打字机打印回路编号,要求打印后的回路编号正确、字迹清晰、牢固。在抽样试验时,可用手反复搓十次,不得有掉色或模糊不清的现象。
所有线号应正确,标记一般在导线两端与端子相连的附近。导线的标记按接线图远端标记(接线号)或原理图中的回路编号。
号码管套好后应排列整齐、统一,且号码管的字符应向上,字符顺序符合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阅读习惯。
4  二次回路配线前准备
4.1  对配线人员的要求
a)配线人员应熟悉产品图纸及订货要求,看懂图纸中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系统电气原理图/二次回路接线图及端子排图,了解二次回路的接线方案。
b)配线人员应了解产品所配用各种电器元部件、辅助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特点。
c)配线人员应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性能、维护保养常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d)配线人员按图纸要求到仓库领取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尼龙缠绕管、尼龙扎带等材料,并核对所领取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
e)配线人员应认真做好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对工具、物料按使用范围摆放整齐、防止磕碰、划伤、锈蚀和污损。
4.2  准备工作
a)按3.1的要求安装或粘贴设备、电器元件、接线端子项目代号;
b)按3.2的要求制作绝缘导线标记。
5  二次配线工艺
5.1  行线基本要求
a)导线及线束应排列均匀、合理、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同一元件的分线长度要求基本一致。同时二次回路的导线不得弯曲、交叉及重叠。
二次回路配线形成的线束按导线走线方向横向300mm,纵向400mm处应有一固定点。
布线时禁止多次弯折,以防损伤导线绝缘。
每批产品中元器件接线的弯弧及走线方式应一致;
b)导线不应承受应力,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圆弧过渡,线束内弯曲半径一般应大于线束直径的2倍,并用蛇皮管包裹。
开关柜(箱)门与柜(箱)体之间的连接线(过门线)或有可能移动及弯曲的线束,必须采用BVR绝缘软线弯成弧。线束外须缠套有不自燃的软管,线束的长度应保证其受弯半径大于10倍线束半径。在可动部位两端应卡子固定。
    c)线束的捆扎不应损伤绝缘导线的绝缘层;捆扎应挺直,不得有明显的扭曲与导线交叉。
    d)二次回路导线必须整根连接,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禁止使用焊接或绞接的方法加长导线;
e)二次回路导线走线过程中遇有金属障碍物时应弯曲越过并保持5mm以上的间隙,当导线或线束穿过金属板时必须在金属板上套上橡胶圈或塑料护口防护以防导线的绝缘层损伤。
5.2 导线出线端子及电缆芯线的连接和制作
5.2.1 单股铜线
a)对于单股铜线,可直接装接到电气设备的接线端子或端子排的端子上;
b)对于插接式接线端子,首先要剥去导线的绝缘层,其长度应大于端子插孔长度2mm,套上线号,再将其插入端子插孔,上紧端子;
c)对于非插接式接线端子,首先要剥去导线的绝缘层,然后套上线号,再在导线端部顺时针弯一圆圈,最后在圆圈上加平垫、弹垫,上紧螺栓(或螺母)。
5.2.2 多股铜线
a) 对于多股铜线,应选择合适的冷压接线片进行压接,然后再装接到电气设备的接线端子或端子排的端子上。
b) 对于插接式接线端子,要选择“ I ”型冷压接线片进行压接,然后再将其插入端子插孔,上紧端子。
c) 对于非插接式接线端子, 要根据需要选择“ U ”型或“ O ”型冷压接线片进行压接,然后在冷压接线片上加平垫、弹垫,上紧螺栓(或螺母)。
5.2.3 冷压接线片压接工艺要求
a) 选择与导线线径相同的铜冷压接线片(表面必须经过镀银、镀锡等处理),并根据需要选用“ O ”型、“ U ” 型或“ I ”型的冷压接线片;
b) 剥去导线的绝缘层,其长度应大于冷压接线片穿线孔长度2-3mm,但要注意不应使线芯有机械损伤;                      
c) 除去导线表面的氧化层及杂物;
d) 将剥去外皮的导线套上线号(要注意方向),再插入冷压接线片的穿线孔内;
e) 选择与冷压接线片规格相匹配的压线钳的压模孔进行压接,不得使用大于或小于压接线片规格的压模孔压接。参见表1。手动压线钳有三对钳口,靠近轴部为3#钳口,中间为2#钳口,头部为1#钳口;
f) 将冷压接线片的焊缝对钳口凸模,然后将压线钳压下至上、下模接触为止,然后去除压力;
g) 压接完毕后要进行检查外形是否端正,是否有松动、开裂、压断等不正常情况。若有则必须进行重新压接;
h) 检查压接无误后,然后从冷压接线片的穿线孔处注锡,以保证导线与冷压接线片接触牢固、可靠。
5.2.4  按原理图/二次回路接线图及端子排图上二次线的走线途径,确定行线方案,量材下线,大致量出导线长度并放出100-200mm的余量,以防线束捆扎、弯曲后长度不够,下线后在导线两端套上号码管。元器件的接线应留有意外损伤再接头的适当余量。
表 1  导线与铜制裸压接线片使用对照表

导线
型号
规格
(mm2))
线芯
外径
端头型号及安装螺钉

穿线孔 M3 M4 M5 M6
1 BVR 0.75 1.11 φ1.6 OT 1-3
UT 1-3
OT 1-4
UT 1-4
OT 1-5 OT 1-6 1
2 BVR 1.0 1.29 φ1.6 OT 1-3
UT 1-3
OT 1-4
UT 1-4
OT 1-5 OT 1-6 1
3 BVR 1.5 1.56 φ2.5   OT2.5-4
UT2.5-4
OT2.5-5 OT2.5-6 2
4 BVR 2.5 2.05 φ2.5   OT2.5-4
UT2.5-4
OT2.5-5 OT2.5-6 2
5 BVR 4 2.6 φ3.2   OT 4-4
UT 4-4
OT 4-5 OT 4-6 3
 
5.2.5 二次回路配线所用绝缘导线应按二次接线图规定,如图无规定则按表2规定选取。.
5.2.6 配线时先在导线一端剥去绝缘层并套入号码管后进行连接,导线端头及连接处不允许有氧化层及任何污染物,剥线钳的刀口与导线线径相一致,不应损坏导线线芯。线头绝缘剥去长度应按连接螺钉直径及连接方式确定。
如导线为单股硬线可利用其本身的线芯用尖嘴钳顺时针弯成羊眼圈,羊眼圈内径应比所连接电器元件的螺钉直径大0.5-1mm,羊眼圈末端离导线绝缘2mm
表2   二次回路配线所用绝缘导线选取
 
导 线 型 号 截 面 积(mm2 颜  色 允许使用场所
BV-1/1.5 1.5 电压回路,不活动场所
BVR-7/0.52 1.5 电压回路,活动场所
BVR-19/0.41 2.5 黄绿双色 二次回路接地线
BVR-19/0.41 2.5 电流回路,活动场所
BV-1/2.5 2.5 电流回路,不活动场所
的距离,以使接入接点时垫圈不压着绝缘层,弯曲方向与螺钉紧固旋转方向一致,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5.2.7  通常,一个端子上只能连接一根导线,只有在端子为此用途而设计的情况下才允许将两根或多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端子上。二次回路导线连接电器元件时每一个接点最多只允许接两根导线。同时导线连接后除电器元件本身的接点可直接接线不需标号外,其余接点均须套好号码管。
5.2.8  绝缘导线及线束禁止敷设在发热元件上,一般应从其下方或侧面且相距>30mm处通过。遇有连接发热元件时,将绝缘导线靠近接头处剥去40mm左右长度的绝缘层后,在线芯上套上小瓷套,与发热元件连接采用电烙铁进行焊接。
5.2.9 二次回路导线一般应自左到右接入电器元件(亦可根据开关柜门的开启方向自右到左),每接完一个元件后按导线走线方向用尼龙扎带扎紧,并在敷设过程中及时补入与分出,逐步形成线束。每束最好都有长盖线。
采用行线槽布线的,行线槽应配制合理,固定可靠,敞闭性好。槽内线束可以不捆扎,但应排放整齐。为了便于散热和方便维修,槽内线束一般不要超过50根导线。
采用塑料缠绕管绕扎,也可以用稀绕,间距约10-15mm,需要将线束缠绕在走线支架上时,支架应先用塑料薄膜带半叠绕一层,再将线束绕在支架上。用塑料捆扎带扎紧线束,剪去扎带余头,再用塑料吸盘固定于骨架上。
每个线束都应捆扎固定,应不因元器件的操作产生位移或晃动。
5.2.10  二次回路的导线或线束需要弯曲时不允许用尖嘴钳或其它金属工具,应徒手进行弯曲,其线束或导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应大于线束或导线外径的2倍。
5.2.11  二次回路配线时连接导线的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等现象并有防松措施。
螺钉拧紧后露出螺纹2-3个螺距,并注意不接线的螺钉亦需拧紧。
导线与电气元件间,无论用螺栓连接、焊接还是压接的,均应牢固可靠。
对压接的,应用手拽住以适当的力向外拽,不得有松动的现象,以检查接线压接的牢固度。
5.2.12 绝缘导线与母线连接时,一般不可将二次绝缘导线端头固定在母线连接螺钉上,而是用螺钉将导线固定在母线上。
5.2.13  接至电器元件端子及端子排上的连接导线,应留有足够的余量,并弯曲成有规则的曲线,大小、方向应保持一致,力求美观、整齐,接线端头的长短、走向布线应当方便维护与检查。
5.2.14  产品内电器元件带电部件之间的布置,二次接线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裸露部分, 金属骨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大于规定值(电器元件本身的绝缘距离不在此限)。
5.2.15 强电信号和弱电信号导线要分开布置,防止弱电信号受强电干扰。
5.2.16 同一批同样规格的产品其线路布置和走线形式,均应一致。
6  检查
6.1  行线工作完成后,施工者应按进行自检,检查二次线的选择、制作、接线和安装是否符合本守则和接线图及原理图的要求,连接螺钉是否紧固。合格后报检。
6.2  按本守则要求、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规范进行出厂检验/试验。辅助电路绝缘导线的截面应根据要求承载的额定工作电流来选择,但不应小于1.5mm2(单股铜芯绝缘导线)或1.0 mm2 (多股铜芯绝缘导线)。
6.3 辅助电路的布线应整齐美观,不应贴近有不同电位裸露带电部件或有尖角的边缘铺设,导线不应自由摇晃,应采用适当的支撑或装入行线槽内。
7  安全事项
7.1 操作人员应检查所用设备电器的电压是否相符,并对所使用的电器实行保护接零。
7.2 检查所用电器的接头、电线,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或包扎,不得用湿手触摸电器接头。
7.3 在进行搪锡时要防止烫伤手。
7.4 配线完工应按规定填写必要的记录。
http://www.zlmjmx.com/

相关资讯